民俗文化

一、民俗文化的定义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二、民俗文化的特征

民俗文化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大多数人在语言和行动上表现出来的种种心志和活动,具有集体性的特征;因时空、民族、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经济状况等的不同,民俗必然具有类型性的特征;某一事象一旦成为民俗,它就将在该地域成为人人相袭、代代相传的一种形式,具有传承性特征。

三、民俗文化的作用和意义

(1)教化功能。如诞生礼、成年礼、婚礼、丧葬礼等。

(2)规范功能。如乡规民约。

(3)娱乐功能。如侗族的花炮节、瑶族盘王节、壮族三月三、蒙古族那达慕等。

(4)审美功能。如建筑、服饰、年画、工艺品方面等等。

(5)维系功能。民俗能统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如华侨通过讲汉语、吃中餐、过中国的传统节日等方式,保持民族认同。

四、民俗文化有哪些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有猜灯谜、贴春联、挂灯笼、京剧、花灯报元夜、踩高跷、舞龙、舞狮等等。

每年的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林海生态博览园会定期举办林海文化大集

文化大集期间会举行民俗文艺汇演、猜灯谜、踩高跷、舞龙、舞狮、捏糖人、好汉游街、衙役巡街、非遗作品展及其他特色民俗活动,为游客奉上精彩的民俗大餐,让游客在祈福纳新的同时,了解民俗文化,接受民俗文化的洗礼,增强对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